>

破解国有资产流失之“殇”

破解国有资产流失之“殇”


       企业国有资产法“破茧而出”,使我国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实现“有法可依”,但这只是国资立法的第一步。

       1028,历经十五载,跨越三届全国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终于高票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明年51日起施行。

        此前,在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国有资产界定、管理和使用的立法,可以说,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保护将开启新篇章。

        多年来,国有资产的快速流失,已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而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能否切实将国有资产管理好、运用好、保护好,把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立法实现多点突破

        在中国,国有资产分布广泛,既有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又有行政事业性资产。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比重高,市场化取向也最为明确。据统计,截至2007年,中国共有国有企业11.5万户,资产总额35.5万亿元。自1984年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之日起,中国的国企改制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尽管国家逐渐加大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力度,但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仍层出不穷。在国有资产领域,长期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进行调整。

      “历经15年的艰辛起草后,企业国有资产法终于得以面世,既体现了该法律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出台这样一部法律的紧迫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资法起草组成员之一、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实现“有法可依”,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依据,“之前连什么是国有资产都没有定义,没有法律,很多资产不明不白地流失了”。

        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经历了曲折的立法过程。从立法进程来看,起草于1993年的企业国有资产法,一直以来由于对国有资产范围的划定和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争议过大,经历了立法机关的多次调研、讨论和修改,其名称也随之由曾经的“国有资产法”而被改动。2007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该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8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再次对其草案进行审议,时至今日已是第三次审议。

       “经过第三次审议后出台的法律,在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问题、国资委的定位问题、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等重大事项都取得了突破”,对此法的新意,李曙光这样分析道。

        首先,从法律的范围和适用性来看,此次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这一条文明确包括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类企业国有资产都适用本法规定。

        谈及此,李曙光告诉本刊记者,把金融国有资产纳入企业国有资产范围,“这是很大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后审议取得的重大突破。这对今后国有资产的整合以及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都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金融资产的特殊性,同时也为了与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相衔接,企业国有资产法也在附则中规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样就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既适用于本法,又与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类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对金融企业监管的特别规定相衔接。

        其二,权责明确助推国资保值增值。目前,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主要是各地国资委,但对于国资委的定位问题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国资委应成为一个‘纯粹的’、‘干净的出资人’,即剥离其本不应当承担的监督管理的职能,只履行出资人的职责,而不承担其他的义务”。谈及此,李曙光告诉记者,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国资委职能,为国资委行使职权提供了保障,明文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即“管人、管事、管预算”。但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法律还要求国资委等机构除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这就将其监督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有利于国资委集中精力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一个称职的“老板”。

        第三,公开公平公正成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核心原则。在实践中,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增减资本、发行债券、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担保、国有资产转让以及大额捐赠、利润分配、申请破产等事项是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环节。

        李曙光分析说,针对这些国有资产流失的症结,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作了专章规定,并从企业改制、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和国有资产转让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约束。“严防‘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成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核心原则。

        接受采访的研究者认为,法律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个方面构筑了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程序合法,渠道公开透明,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监管。

        第四个亮点在于法律上确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没有纳入预算。而这次的法律中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案单独编制,纳入本级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虚置问题,也能够真正体现全民所有、国家所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最终得以在法律中通过,是一个重要的亮点”,辜胜阻这样对本刊记者说。

        此外,针对如何选好人、管好人,企业国资法还对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和考核作了专章规定,明确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可以任免或者建议任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采访中,研究者们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加快培育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督促企业管理者更有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从而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 1 ] [ 2 ]
<


关于我们 |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成功案例

客服电话:4006 010 661  总机:010-83277111  传真:010-8327701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 - 17:00   外网邮箱:

Copyright 2016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07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68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