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
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
“地票”交易终于开锣。在重庆,“地票”的官方名字指的是“农村建设用地指标”。
12月4日,筹划已久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终于挂牌。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有关官员悉数到会。
本报记者获悉,作为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即以“地票”也就是“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作为主要交易标的,以此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
“农村土地交易所意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一方面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实现了城乡极差地租的价值化,这个价值并转化为大城市反哺大农村的资金来源,为重庆统筹城乡综改的重要突破。”
在当天的挂牌仪式上,鹿心社代表国土资源部对重庆此举表示支持,他希望重庆方面继续积极探索。
“地票”如何交易
作为全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是一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市政府全额出资,为市国土管房局直属的副局级事业单位。
交易所总裁由市国土局副局长董建国担任。董建国表示,交易所将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营,其职能是建立农村土地交易信息库,发布交易信息,提供交易场所,办理交易事务。该交易所与重庆市国土交易所共用信息平台。
重庆市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村土地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交易所在这个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国土、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税务、审计部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交易所主要开展地票交易。所谓地票交易,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审核产生的指标。所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加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除地票交易外,交易所也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
主导这个改革的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交易所的成立,一方面使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依法有序退出,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浪费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有比例有节奏地增加,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但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
三大创新
本报记者获悉,重庆土交所的整个操作模式,主要贡献了三大创新。
获得地票,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的用地指标。黄奇帆称,这个交易所实际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按原本的程序,项目占用每一亩耕地,都需向中央政府申请,经批准后获得征地指标,地方政府再进行征地,通过土交所招拍挂出让。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使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形成一个统一市场。即农村建设用地复为耕地,得到地票,成为产权市场的商品。这是第一大创新。
针对其他城市也在推行类似改革,黄奇帆表示,这些地区的尝试,只在一个区或县里的范畴,是项目与项目的置换,没有形成远距离交换,更像一个集市贸易的概念。而重庆的突破,在于此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具备市场的要素。
另一个创新就是新的占补平衡模式。这主要是改变过去20多年土地占补平衡模式。“过去是国家批准项目,通过征地,将农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几年后再在农村造地,现在,则是先补后占,保持了耕地总量的不变。”黄奇帆称。
重庆每年从国家获得10到12万亩指标。明年开始,国家报批会继续进行,另有1万多亩,即年度用地总量的10%左右,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在计划指标之外,可通过这个交易所的市场渠道获得。
再一个就是土地交易资金的流向。重庆土交所激活了城乡土地市场,实现了城乡级差地租的价值。黄奇帆称,地票交易的收入,将全部返到农村,这为重庆大城市反哺大农村,找到了一个新的资金渠道。
“现在,不用向中央政府申请,而通过在交易所取得地票,项目业主就可以直接去征地。但是征了以后,如用于房产、工业等非农用途,仍要通过土地招拍挂,那时如果有竞买者比你出价高,这块地,就要在扣除成本后,过户给更高的出价者。”黄奇帆说。
“这多出的10%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额增加的部分,就是我们反哺农村的部分。”黄奇帆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