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破冰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破冰


前言 值此省“两会”之际,恰逢省一号文件刚刚发布。本报从省一号文件中筛选出了“农村金融创新、村集体经济、村居变社区、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农民变市民面临的主要门槛、城镇化和农技推广”等七个方面农业农村发展进步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形成七组专题报道。专题报道以记者调查为主,配以专家观点,试图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三农”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两会特别报道·聚焦三农热点”专栏,每天推出一组专题。

 

  农户想发展种养、扩大规模,可贷款却始终是“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民对资金的饥渴,另一方面却是金融机构有心借却不敢借。本来就穷、最需要钱的农民,因此无法获得现代金融的支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贷款难”的背后是农村产权制度不完整以及农业弱质的体现。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鲁发【20131号)中,专门提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在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方面有很重的笔墨。这类信息的释放,对解决农户贷款难无疑是一种积极信号。

 

  一分钱难倒庄稼汉

 

  在郓城县的黄河滩边,李集乡罗楼村的罗衍英领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绿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据罗衍英介绍,过去的一年,合作社已经扩张到县里沿黄的5个乡镇,种植面积也扩大到将近5万亩。

 

  罗衍英一直想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却一直苦于资金短缺,迟迟不能实现。去年仅仅是订购玉米种子,他就付了150万元的订金,得压到今年夏天才能完全收回。对罗衍英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合作社运营缺少流动资金。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让合作社的流动资金常年偏紧,而目前的融资途径又很有限。为了维持合作社的运转,罗衍英已经以个人名义从银行取得授信50万元。但是合作社作为法人,并没有直接获得贷款。

 

  “有时真感觉很无奈,想干干不了,你说咋办?”罗衍英遗憾地说。等购买的机械到手,罗衍英打算尝试着将它们抵押,看看是否还能多贷一些款。“要不是资金紧张,我们的合作社还能扩张得更快。”他说。

 

在罗楼村黄河下游数百公里的高青县常家镇五合村,村民吴洪峰养了4年黑牛。他告诉记者:买一头能繁母牛需要1.5万元,如果肚子里有小牛,价格得“小两万”。     

 

破解农民贷款难的意义 本报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近期国家也推出了很多政策,如鼓励小额信贷机构、城镇银行的试点等。这些政策对缓解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现有资产不能作为可抵押物品。农民的土地和房屋由于集体性质都不能抵押,这是很不公平的。农村金融能否破题的前提就是能否建立抵押品替代市场,对农村资产进行确权发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各地已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试点,这很好。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地改革试验,然后在全国慢慢铺开。

 

让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能够享受到金融贷款服务是一件十分重大的利民工程。比如如果允许农民建房贷款,就可以撬起过去屡撬不动的农村生产与消费市场。因为农民一生中90%的投资都用在住房建设上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农民建房基本上都得靠积攒。如果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约束,就会产生双赢的效果。

 

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农民是所有还贷群体中还款信用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之一,农民贷款的坏账应该是最少者之一。穷人与不还款是不能划等号的,穷人有穷人的骨气。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农民穷就赖账,还款记录就差。实际上刚好反过来,越有钱者越易赖账不还款。

 

十七届三中全会承诺要实现城乡公共品的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在这样的法律背景下,金融服务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该让农民享受到这样的服务。让广大农民因无其他值钱的财产可作抵押担保,以至求贷无门的困境快点得到解决。

 

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以此为支点撬动农村内需市场,从而换回国家整体经济再快速增长30年。十几年前,城里人的内需一样启动不了。一般城市居民无权购买房屋,只能坐等分房。后来允许城镇居民享受抵押贷款服务,城市面貌及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产业还催生了中国房地产业这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以个人抵押贷款为基石。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可启动农村沉睡资本,也可实现城市资金流向农村。农村长久贫困的一个原因是信贷的不平衡。由于农村产业利润率的低下,众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将农村本来就少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农村产业的发展则缺乏资金支持。一旦开放农村在建房的抵押贷款,既可盘活农村沉睡的数万亿资产,也可让城市的资金回流到农村,改变目前资金单向流动的局面,从而促进农村的繁荣,解决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依法办理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为农民享受金融服务开了几个口子。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为农民办理抵押贷款打开了通道。未来农村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成为盘活农村资产的有力工具。

<


关于我们 |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成功案例

客服电话:4006 010 661  总机:010-83277111  传真:010-8327701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 - 17:00   外网邮箱:

Copyright 2016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07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68号